• 战国文字

  • 馬‧方‧106

  • 武威簡‧服傳‧4

  • 篆文

  • 說文

  • 說文或體

  • 隶书

  • 衡方碑

  • 帝堯碑

  • 楷书

  • 教育部標準楷書(中國臺灣)

说明

   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自篆文至漢代簡帛文字、漢隸,「凷」、「塊」二體並行,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凷,墣也。从土凵,凵屈象形。」墣即土塊,篆文從土從凵。外像竹筐之形,裡面是土,表示裝在竹筐裡面之土塊,在六書屬於異文會意。《說文》另收「塊」字,作為「凷」的異體,後來「塊」字逐漸通用,並取代了「凷」字。「塊」從土、鬼聲,從土表示與土相關,鬼表示音讀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教育部以「塊」為正字,「凷」為異體,大陸規範字作「块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