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<動>指物體破裂;毀壞;損壞。《琵琶行(並序)》:「銀瓶乍~水漿迸。」
②<動>打破;破壞;使損壞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「皆沉船,~釜甑,燒廬舍。」
③<動>打敗;攻下;攻克。《鴻門宴》:「今沛公先~秦入咸陽。」【又】〈動〉被打敗。《六國論》:「六國~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賄秦。」
④<動>突破;破例。《少年中國說》:「惟思將來也,事事皆其所未經者,故常敢~格。」
⑤<形>殘破;破敗。《春望》:「國~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」【又】<形使動>使……殘破。《屈原列傳》:「亡國~家相隨屬。」【又】<形使動>使……破;使……擊碎。《鴻門宴》:「拔劍撞而~之。」
⑥<動>破除;去掉。《教戰守策》:「則固已~其奸謀而折其驕氣。」
⑦<動>揭穿;揭破。葛長庚《沁園春·歲去年來》:「分明說~。」
⑧<動>劈開;砍破。《干將莫邪》:「即以斧~其背,得劍。」
⑨<動>耗費;破費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「儒者~家而葬。」
⑩<形>清楚;透徹。《嚴監生和嚴貢生》:「多虧令弟看的~,息將下來了。」【破鏑】發言中肯。【破啼】停止啼哭,轉悲為喜。【破甑】比喻不值一之物。